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,“傷筋動骨一百天”。意思是說人傷到筋了或者骨折了,大約需要100天左右的愈合時間。很多人都想知道:這個說法有什么科學依據嗎?
醫學上,人骨折之后,骨愈合一般需要經過三個階段。第一階段為炎性期。炎性期從傷后即開始,表現為組織充血、細胞壞死,同時蛋白網開始形成,將骨折斷端連接在一起。這個過程大約需要1—2周的時間。第二階段為修復期。這個階段人體組織開始逐步修復,軟骨、纖維組織,以及新的骨細胞開始不斷產生,形成骨痂,通過X光片可以觀察到鈣鹽沉積在骨痂中。這個過程大約需要2—3周時間。第三個階段為重塑期,骨痂被組織結構更加牢固的骨組織替代。這個時間可能長達數月。
由上可以看出,骨折愈合的前兩個階段需要3—5周的時間,加上最后一個階段,就可能需要一百天左右的時間。但實際上,人體不同部位的骨折,愈合時間也不盡相同。例如,手及腕關節骨折,愈合時間較快,大約需要4—6周時間,而脛骨骨折愈合時間則大約需要20周,甚至更長時間。值得一提的是,人體大多數部位的骨折愈合時間在6—8周內。
老百姓常說的“傷筋了”“筋斷了”中的“筋”,在醫學上指的是韌帶。那么,骨頭沒事兒,只是“筋”被拉傷了,又需要多長時間愈合呢?
我們以常見的踝關節扭傷為例。踝關節扭傷后,我們拍X光片,發現骨頭沒事兒,但這并不代表損傷不嚴重,因為我們可能把韌帶扭傷了。我們的踝關節內側和外側,都有韌帶起到穩定的作用。常見的腳掌朝向內的內翻扭傷,很可能就會出現踝關節外側韌帶的損傷。踝關節韌帶損傷后,根據韌帶損傷的情況,可以分為“輕、中、重”三度,其中,輕度和中度分別代表很小部分及小部分韌帶纖維的撕裂,這種情況踝關節可能腫脹達48小時。重度損傷指的是韌帶完全斷裂,這種情況下踝關節可能持續腫脹,直到韌帶一定程度上愈合。
踝關節韌帶愈合的時間與損傷的嚴重程度相關。輕度損傷可能在2周左右時間就能恢復,重度損傷則需要6—12周的時間愈合。如果韌帶沒能自我愈合,需要手術修復時,需要的時間則可能更長。如踝關節外側韌帶固定術后恢復時間需要3—6個月;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后,移植物的韌帶化過程可能長達1年以上。
需要注意的是,損傷的組織長好了,并不代表相應關節的功能就恢復了。除了組織愈合外,還需要局部的炎癥消退、疼痛腫脹減輕,控制相應關節的肌肉恢復一定的力量,關節功能才能逐步恢復正常。因此,患者一定要規范治療,才能盡早恢復功能。